查看原文
其他

环评诚信档案专项整治,谁在乎?之后呢?

汤贤乱 清合 2022-07-30

文/汤贤乱


28日,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了《关于开展环评单位和环评工程师诚信档案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》(环办环评函〔2021〕490号),要基于环评信用平台来整治环评市场乱象,规范从业行为、强化责任意识,以维护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的秩序。

诚信固然重要,所谓人无信不立,维护市场秩序也很重要,但环评本身似乎却变得不那么重要了。
环评从如日中天演变成了一个夕阳行业,越来越不景气,人才都流失殆尽了,坚守的真环评人也心存积怨,朝不虑夕。在考虑时况愈艰,传统的环评公司如何转型?
如果环评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定位没变,依然被视作守住生态环境质量的第一道门槛的话,那这个行业迫切要做的是,重拾从业者的信心,拓展新的业务内容和方向
只有呆(待)下来能看到前(钱)景,那专项整治之后,识别出来的有诚信的环评从业机构和人员,才有价值。
否则,拔掉杂草之后,剩下的禾苗没有足够营养供以生长,也迟早要蔫掉。
所以,相比于专项整治的通知,同一天生态环境部印发的《关于在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开展碳排放评价试点的通知》(环办环评函〔2021〕471号),更有价值和意义,里面提到的能力建设,最终会惠及环评从业的技术人员。
当然,从业机构和人员的诚信档案专项整治工作是第一步,因为不把老鼠屎清除掉,往汤里放的佐料越多,坏汤时损失就越大。
那么,此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一出,环评行业有谁会在乎呢?
环评商人和奸人们肯定不屑一顾,历史已经证明,只要这个行业还有油水可榨,他们在商业上的“聪明才智”足以应付任何的环评改革和监管手段。
普通环评人已心如止(死)水。环评真人和真环评人当然会留意,但他们谈不上特别在乎。各种严惩弄虚作假、加强监管的类似通知见多了,有点麻木了,有效固然好,无效也正常。
真正“在乎”的应该是那些有一定行业积累和关系资源,切实在做、想做环评业务但苦于没有自己的注册环评工程师的机构,原来还可以钻一些平台的空子,如果认真管起来,那就得高薪去挖一两个环评师了,得花钱。
其实,信用平台启用两年多,弊病和缺失早已显现,在《信用平台本是个好东西,无奈有些人太“聪明”》这篇文章中,作者已经梳理过各种问题,这些问题也在这次整治关注的突出问题当中,比如社保无审核,随意注销变动、天南地北挂靠项目等。
还有之前发过的《连省生态环境厅都找不到某些环评机构和工程师》《环评从业者的荣誉感,多看官方,少看“同行”》等文章,也指出了在平台上注册的机构和人员,联系方式虚假,办公地址错乱等一系列问题。
这些看似是无关紧要的小问题,却正是经年累月摧毁环评大厦的不起眼的小蚂蚁。当时清合公众号作者们在指出问题的同时,也提出了许多不错的建议,相信有不少被主管部门看到或采纳,无论有意还是无意,至少是英雄所见略同吧。
今天把这些建议再梳理一遍,希望在专项整治行动之后,环评还能在这些方面加强管理和服务,轻装上阵,重新出发。
平台注册的时候,加强审核。从业机构和人员在信用平台登记时,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应进行现场核查,核查是否有办公场所、公司具体地址(附照片),注册即核算企业法人和环评工程师的联系方式。
加强抽查,靶向监管。对于报告数量超群、在全国服务内做项目的环评工程师,信用平台要加强编制质量抽查,靶向监管,定期抽查平台上机构及人员的联系方式是否有效。

信用平台增加功能。增加企业法人、环评工程师的联系方式,系统自动标记重复的号码以便抽查一人注册N个公司账号的,增加每个项目上传的时间,增加每次变化(如注销、重新注册)的时间,增加项目检索功能等。

社保凭证人工审核。地方环保主管部门加强对环评单位、环评工程师缴纳社保记录的审核,最好是人工审核,避免系统无法辨别社保真伪的现象。

根据文件,本次环评诚信档案专项整治工作自2021年11月开始,耗时5个月,分3个阶段推进,最终的目标任务是“促进行业健康发展,确保环评制度公信力”。

这个目标还不够远大务实。公信力很重要,但我们还得思考一下环评制度的“生命力”。看到《十四五改革下的环评,格局终于变“大”了》里面的环评人。

还记得毛主席那句话么,存地失人,人地皆失;存人失地,人地皆存。放在环评的语域空间里,环评制度是地,环评从业者是人。


—END—


原创不易, 请多鼓励, 欢迎参与。

本文提到的前期关于环评的文章都很重要,也很精彩,你一定要打开看看。

《时况愈艰,传统的环评公司如何转型?

信用平台本是个好东西,无奈有些人太“聪明”

连省生态环境厅都找不到某些环评机构和工程师

环评从业者的荣誉感,多看官方,少看“同行”

十四五改革下的环评,格局终于变“大”了

《环评退潮,看到第一批50人在裸泳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